中外能源

能源战略与政策研究

  • 英国清洁能源治理的新变化及中英能源合作路径选择

    吕江;孟铭炜;

    时隔14年之后,斯塔默就任英国新首相,工党重新成为英国的执政党。新政府迅速提出包括2030年净零电力目标和成立英国能源公司等一系列能源法律政策上的改革新举措,以期实现工党提出的“超级清洁能源大国”设想。新的能源改革,既保持了英国工党一贯的绿色新政理念,又延续了前保守党政府在能源机构和制度方面的成功经验。但更为凸显的是,其强化了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的政府主导作用。这些新变化不仅为中英打开了新的能源合作窗口,同时也为谋求更为机制化的能源合作、建立双边合作平台带来了新的制度选择。2005年3月,中英召开了第八次中英能源对话,双方共同签署了《中英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谅解备忘录》,明确将电力市场改革及电网、电池储能、海上风电、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清洁低碳与可再生氢等作为重点合作领域。为此,未来中英可考虑加强电力市场改革及电网方面的制度互鉴,研究电池储能领域的合作安排,率先开展全球海上风电规则和标准的协同建设,扩大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方面的政策合作,以及加快构建中英可再生氢合作的制度安排。

    2025年08期 v.30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 服务“双碳”目标的甘肃省气候投融资创新实践与战略优化——基于国家试点经验的政策模拟与路径设计

    朱青祥;马秀荣;

    气候投融资已成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政策工具。甘肃省作为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省份,其模式创新对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具有示范价值。基于2019~2024年甘肃省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数据及政策文本,采用“实证分析-模型预测-政策设计”三阶段框架,综合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与政策情景模拟方法,系统评估试点成效并预测未来资金需求。研究表明,通过“政策创新+项目实践”双轮驱动,甘肃省初步形成了气候投融资区域模式,项目融资效率提升了42%,验证了国家试点政策在欠发达地区的适用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制度性障碍,如碳金融工具应用不足,中小型适应类项目获贷率不足25%,碳市场与气候投融资联动薄弱;资金结构较为单一,社会资本参与度较低;碳核算标准不统一,风险评估工具缺失;政策协同不足等。预测显示2025~2030年全省气候投融资需求超2000亿元,但现行政策工具仅能覆盖需求的53%。基于此,建议强化气候金融基础设施构建,建立省级环境权益交易中心,探索发行“气候韧性债券”;创新政策工具组合,强化财政引导机制;深化政策协同与国际合作,参与“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探索跨境碳关税抵免机制,进一步推动气候投融资高质量发展。

    2025年08期 v.30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国际能源合作

  • 印度尼西亚油气合作政策变化及油气合同研究

    郭鹏;傅雷;杨哲;张桐珲;

    印尼是老牌的油气资源国以及国际油气合作中产品分成合同的创始国,其油气对外合作历经60余年的发展,合同模式从传统产品分成合同(PSC)逐步演变为更具灵活性的总产品分成合同(GSC)。2017年印尼能矿部推行改革,已形成以GSC为核心的成熟体系。GSC取消了成本回收机制,合同者的税前分成比例由基础分成比例、条件分成比例和滑动分成比例三部分构成。其中基础分成比例原油为43%、天然气为48%,并引入了区块条件与油价联动的滑动调整机制。相对于传统PSC,GSC对于合同者来说,面临的资金压力和投资回收风险更大,特别是在油田勘探开发初期;但优点是放宽了对合同者投入的监管,降低了未来不可回收成本的风险。通过案例测算,GSC的收益显著好于传统PSC,合同者全周期内部收益率达到37.06%,而PSC为22.39%。为了遏制石油产量下滑趋势,印尼政府积极实施国际招标,推动油气领域的国际合作。未来招标将聚焦深层勘探和海上项目,这将是储量规模突破的关键所在。印尼油气合作政策的演进,为国际投资者和中资企业进入印尼油气市场提供了风险与收益平衡的新路径。

    2025年08期 v.30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 印度尼西亚水电项目开发策略研究

    乔阳;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中资企业在印尼的电力项目开发由煤电转向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印尼水电资源丰富,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约75GW,但开发程度较低。印尼相关政策和机制趋于完善,具有允许私人投资电力行业、税收优惠、含“照付不议”条款的购电协议(PPA)等制度红利。但同时也需重点关注投标资格、非政府组织态度、征地移民、电价政策、项目施工工期、融资事项等方面。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应携手政商通达的本地合作伙伴办理许可并共担风险;重点开展水文、土地等调查,并履行社会责任;PPA谈判中要重点关注承诺发电量、履约保函、工期要求等条款内容;通过投保海外投资险、提供完工担保等为项目提供增信支持,利用银团融资、多边金融机构等降低融资成本;委托本地合作方或第三方负责征地移民;优选有丰富经验的施工单位,将施工外包,转移施工风险。

    2025年08期 v.30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清洁能源与储能

  • 先进绝热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仿真及敏感性分析

    李春生;张晓海;秦源隆;刘立海;杨巍;金建文;楚攀;刘震;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先进绝热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长时储能技术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当前对该系统的关键参数敏感性分析较少,无法系统指导参数的设计和优化。针对这一问题,基于现有10MW/80MW·h示范工程进行适当的规模放大,以20MW/160MW·h的先进绝热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参数设计,并结合系统能量流仿真方法对能量循环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总能量循环效率和电-电循环效率均为76.28%,且系统回收热量的热能品位符合系统加热段所需的热能品位要求,验证了系统设计的可行性。进一步针对高压罐压力、压缩机效率、透平机效率和换热器能效等关键参数开展详细的敏感性分析,并采用弹性系数作为衡量敏感性的量化评价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换热器能效对系统电-电循环效率和储能度电收益的影响最大(弹性系数分别为1.21和0.54),其次是高压罐压力(弹性系数分别为0.99和0.45),而透平机效率和压缩机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小。研究结果为压缩二氧化碳储能工程设计提供了系统化的参数优化依据。

    2025年08期 v.30 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 地源热泵系统制冷期浅层地温场变化特征研究

    扈志勇;杨超;

    合理的地埋管换热器孔间距和地温恢复周期是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以银川平原区某办公用房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3处监测孔开展夏季工况试验及系统运行监测,研究夏季工况结束后地层温度恢复时间以及制冷期不同地埋管换热器孔间距地温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夏季工况结束后,地埋管地源热泵工程所在地区地层温度恢复期基本为15天左右,各深度地层温度下降趋势总体表现为先快后缓;银川平原区制冷期地埋管地源热泵地温影响半径在3~5m之间,建议地埋管换热孔间距控制在5m左右;系统运行期间,地层温度总体表现为深度越深温度越高,个别深度温度异常与该深度地层岩性密切相关;制冷期热泵机组运行平均能效比为5.8,节能效果明显。研究结果可为银川平原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2025年08期 v.30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

能源链接

  • 全球能源格局迎来历史性转折点

    舟丹;

    <正>世界银行宣布解除持续12年的核电融资禁令,标志着全球清洁能源发展进入新阶段。这一政策转向不仅直接撬动万亿美元级投资市场,更将重塑国际能源竞争版图,对全球气候治理、数字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破解融资困局,激活万亿级市场潜力。作为全球最大的多边开发机构,世行每年可调动超过300亿美元资金。其政策转向将有效缓解核电项目融资难题。目前全球31个签署《三倍核能宣言》的国家中,超40%项目因资金缺口停滞。亚开行紧随其后的评估动作,预示着国际金融体系对核电的支持将形成合力。高盛测算,若世行和亚开行全面解禁,到2030年可新增1500亿美元核电投资,直接推动全球核电装机增长40%。

    2025年08期 v.30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 财政部新政支持清洁能源发展

    舟丹;

    <正>为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财政部日前印发《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简称《办法》)。该《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是指通过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清洁化石能源以及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等能源清洁开发利用的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实施期限为2025~2029年。

    2025年08期 v.30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 英国发布《清洁能源产业部门计划》

    舟丹;

    <正>近日,英国政府发布《清洁能源产业部门计划》,提出到2035年实现清洁能源年度投资翻番,并将推动风电、氢能、核能、碳捕集与封存(CCS)、热泵等关键技术发展,将英国打造为“清洁能源超级大国”。该计划被视为英国实现2030年净零目标的关键举措,也是英国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一环,标志着英国在能源转型进程中迈出新步伐。

    2025年08期 v.30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 中国清洁能源全球贡献与未来展望

    舟丹;

    <正>截至2025年4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2000GW,同比增长58%,相当于近90个三峡电站的总装机容量。这一里程碑标志着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进入全新阶段,清洁能源在保障能源安全、推动低碳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凸显。我国清洁能源转型不仅服务于国内“双碳”目标,更成为全球能源变革的核心力量。2024年,全球清洁电力占比首次突破40%,其中中国贡献了超半数新增清洁电力,风能、太阳能发电量增长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8%和53%。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绿色能源技术加速出海,为共建国家提供低碳解决方案。

    2025年08期 v.30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 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加快能源绿色转型

    舟丹;

    <正>能源是现代工业的基石,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全球环境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议题。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日益增加,能源转型成为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途径。能源转型是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各国结合自身能源发展需要所开展的广泛的工作。分析各国先后开展能源转型的做法,总结出全球范围内能源转型具有以下共性特点与目标。

    2025年08期 v.30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2K]
  • 全球清洁电力占比首破40%,中国风能与太阳能增长贡献超半

    舟丹;

    <正>2025年4月8日国际能源环境智库Ember发布的2025年《全球电力评论》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清洁电力占比首次突破40%,达40.9%,创20世纪40年代以来最高纪录。这一成就标志着全球能源转型迈入新阶段,而中国贡献了超半数新增清洁电力,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推动力。

    2025年08期 v.30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5K]

油气勘探开发与绿色转型

  • 枯竭油气藏储油库现状调研及展望

    刘颖;姜雪岩;魏洪涛;冯明溪;李艳;

    为了应对国际石油市场波动与能源安全挑战,我国持续推进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已完成以地面储罐和水封石洞储油为主的前两期工程,第三期正在筹建,并提出通过盐穴方式建立大规模储油库。储油罐、盐穴、水封石洞等储油方式技术已相对成熟,但存在储存容量受限、安全性及成本等问题,而枯竭油气藏改建储油库凭借其超大储存空间(可达盐穴的7倍)、地质稳定性及基础设施复用性,成为重要突破口。国外研究机构通过岩心驱替实验与多尺度数值模拟研究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数值模拟表明,储层非均质性导致高渗透通道绕流问题,但通过优化注采井网和注水速度调控,长期回采率可稳定在80%以上。国内大庆油田通过一维岩心实验模拟水驱油过程,发现二次水驱阶段原油回采率降至42%,证实岩心润湿性由强水湿向弱油湿转变会显著降低采收率。中国东部地区枯竭油气藏分布广泛,具备优越的地质条件和完善的油田基础设施,为规模化储油库建设提供了基础。建议优先筛选低裂缝密度、高孔渗砂岩储层,借鉴国外三维背斜模型与动态润湿性监测技术,优化注采参数,并评估经济性。该技术可盘活闲置油气藏,提升战略储备容量30%以上,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高效、低成本解决方案。

    2025年08期 v.30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8K]
  • 人工裂缝内支撑剂沉降及运移规律研究进展

    罗福帅;

    水力压裂技术通过形成人工裂缝提升非常规油气产能,而支撑剂在裂缝中的运移沉降直接影响裂缝的导流能力,进而影响增产效果。学者们对单一裂缝内支撑剂的运移规律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复杂裂缝的分支裂缝中支撑剂的分布规律研究还不够深入。支撑剂类型可分为传统支撑剂和新型支撑剂,研究方式分为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参数包括注入流速、压裂液黏度、分支缝位置、分支缝与主裂缝夹角、壁面粗糙度以及支撑剂粒径、浓度、密度、形状和不同粒径组合等。单一裂缝研究表明,脉冲加砂、气悬浮支撑剂与超低密度支撑剂能显著提升支撑剂铺置的均匀性和裂缝导流能力;复杂裂缝研究表明,注入流速、分支缝位置和夹角、裂缝粗糙度等对支撑剂分布有明显影响。CFD-DEM耦合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颗粒-流体-壁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在复杂裂缝中表现出较强适应性。现有研究多基于光滑裂缝与球形支撑剂,缺乏对真实裂缝粗糙度、流体泄漏及非球形支撑剂的深入探讨。未来需构建更贴合现场情况的实验平台,完善裂缝结构与支撑剂形态的模拟精度,使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更加可靠。

    2025年08期 v.30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 多层压裂井拟稳态压力解公式归纳与验证

    张郁哲;

    对于致密、低渗储层,由于天然产能较低,大部分井需要采取水力压裂、多层合采等措施进行增产,因而对于多层合采压裂井的压力动态特征以及产量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利用数学归纳方法,得到了压力解在拟稳态阶段的近似解,并利用有限元、数值反演等方法,建立并求解了定产条件下多层合采压裂井的渗流数学模型半解析解。绘制Blasingame产量递减图版,进行实例分析。研究表明:在人工裂缝导流能力较大时(F_(CD)>0.1),改变多层合采压裂井各层的表皮系数、泄油气半径、层间储容比、层间流动系数等参数,拟稳态压力近似解对于实际模型进入拟稳态阶段后的压力特征曲线均具有较好的拟合结果,说明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利用该公式可对多层合采井现代产量递减方法的物质平衡拟时间形式进行改进,对于多层压裂井的试井解释及产量递减分析具有一定意义。

    2025年08期 v.30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2K]
  • 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在低渗透油藏驱油性能评价与矿场应用

    梁国良;曹瑞波;樊宇;刘国超;王立辉;魏长清;

    大庆长垣外围油田某区块属于典型低渗透高温油藏,由于储层岩性复杂,层间非均质性强,主力层含水上升快,采出程度低,常规水驱调整措施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为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需要探索低渗透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选择5种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分别开展理化性能、溶液性能和注入能力等指标评价。结果表明,优选出的TJ1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和耐温稳定性,水动力学半径与油层孔喉特征具有较好的配伍性,流动性能较好,适合低渗透油藏聚合物驱。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此类聚合物现场适应性较好,注入压力平稳上升,实现了顺利注入,形成了有效驱替,采出井见到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阶段用量86mg/L·PV,提高采收率1.2个百分点,预测最终可提高采收率5.1个百分点,说明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驱油技术能够实现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

    2025年08期 v.30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4K]
  • 调驱注入井降压解堵措施应用与分析

    党兰兰;

    M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剩余油挖潜难度大,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开展了调驱技术试验。当调驱剂注入后压力上升较快,允注压差不断缩小,造成注入段塞浓度及配注量上调难度大,影响方案执行率及区块整体效果。为保障调驱区块持续平稳有效注入,实施调驱注入井降压解堵措施。调驱前空白水驱阶段,注入压力较高的井采取压裂解堵措施。对于注剂初期压力快速升高的井,应用大排量洗井方式降压,平均单井有效期47天。随着注剂时间延长,洗井效果逐渐变差,应用氮气负压气举解堵措施,洗井时返排量小的井效果较好。对于氮气气举解堵效果较差的井应用缓燃气体造缝解堵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期达到94天。注入后期药剂注入体积较大,整体注入压力较高,应用低成本措施效果较差,为此采取大规模压裂方式进行解堵,有效期可达252天,但成本较高。

    2025年08期 v.30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7K]

石油化工与绿色转型

  • 美国成品油管输行业对中国的启示与建议

    费奕儒;田广武;贾曌;

    成品油管道是成品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各区域间成品油管道的互联互通,并保持管道高效率、高负荷运行,将有助于保障成品油供应稳定、降低运输安全风险、提升管输效益。美国作为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炼油与分销体系庞大,成品油供需存在区域差异,中西部和墨西哥湾供应过剩,东海岸需求大但炼油能力弱。其运输以管道为主,占比近70%,管道总长约9.6×10~4km,布局以炼油中心为核心呈辐射状,市场竞争高度激烈,有完善的交易机制,管道技术实现大口径、多批次输送,监管集中于安全方面,标准严格,准入条件明确。我国炼油能力集中度高,炼油厂沿海分布,成品油供需区域不匹配,公路运输为主要方式,占比63.4%,管道运输占比仅3.6%。全国成品油管道总里程约3.3×10~4km,已形成“两纵两横”骨干管网架构。通过比较两国成品油管输系统,发现我国仍存在管道覆盖率低、开放程度不足、交易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对我国成品油管输行业提出建议:一是完善主干管线,加强跨区域管道互联互通,解决资源供需不匹配问题;二是细化管输成品油的质量要求,鼓励符合要求的托运主体采用管道运输,提高管输负荷率;三是搭建全国成品油管网交易平台,公开管输计划和剩余能力,优化管输容量分配。通过以上措施,中国成品油管道运输行业有望实现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2025年08期 v.30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2K]
  • 燃料型炼油厂催化油浆流向及效益分析

    周从雨;杜国;王荣耀;

    某单系列燃料油型炼油厂焦化装置原料为减压渣油和催化油浆,由于催化油浆占用焦化装置加工负荷,使得焦化原料库存增加,全厂重油平衡难以维持,限制了全厂效益的增长。为平衡重油,进一步提高全厂效益,该炼油厂运用计划优化软件测算外销催化油浆、外购催化原料及提高原油加工量三种优化方案,对比产品结构与公用工程变化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情况。焦化装置停炼催化油浆后,焦化装置与催化装置产品收率及焦化蜡油性质均会得到改善。对于焦化装置加工催化油浆且重油平衡受限的炼油厂,可将催化油浆转为产品外销,缓解重油平衡。在此基础上,可统筹考虑炼油厂实际运行情况,开展生产优化工作。在给定价格体系下,通过比选三种优化方案,外销催化油浆并提高原油加工量方案能够在平衡重油的基础上实现全厂效益最大化。该炼油厂根据测算结果,结合配置计划及重油平衡情况,外销部分催化油浆,同时提高原油加工量,实现了全厂效益提升。

    2025年08期 v.30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6K]
  • 乙腈法丁二烯抽提装置的自聚物产生机理及防聚措施

    谭昌元;

    丁二烯作为重要的橡胶和树脂生产原料,近年来产能逐渐扩大。但因其具有共轭双键的特殊结构,化学性质活泼易生成聚合物堵塞设备管道,从而影响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介绍了乙腈法丁二烯抽提装置的几种聚合物的聚合机理,包括二聚物、过氧化物、聚过氧化物、橡胶状聚合物、端基聚合物的形成条件和机理。从机理出发,在工程设计和建设阶段通过审查三维模型减少设计源头的死区数量;在开车过程中,进行化学清洗去除催化因子,降低聚合风险;在运行过程中,降低操作温度、增加氧气检测等优化工艺运行,通过注入亚硝酸钠、打开设备回装前氮气置换等方式严格控制氧气浓度;优化阻聚化学品注入方案,增加萃取单元阻聚剂注入点位,提高液相阻聚分散保障阻聚效果。通过整合设计、施工、开车及运行各环节管控措施,显著降低聚合风险,确保丁二烯抽提装置运行。

    2025年08期 v.30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1K]

节能与环境保护

  • 用于CO2捕集转化的金属有机框架及其衍生材料专利状况分析

    史立红;金婷;

    在CO_2捕集与转化技术领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凭借其结构和功能的可调性、高孔隙率等优势而成为备受青睐的吸附剂和催化剂。关于金属有机框架及其衍生材料形成了研究热点,相关技术的全球专利申请数量也在持续增长。通过分析专利数据可以发现,中国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是主要的创新来源国。在全球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的申请人中,有7家来自中国。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申请人主要是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产业化的企业在专利布局方面显得较为薄弱。此外,在专利价值评估和高被引专利数量上,我国与国外机构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建议我国的创新主体进一步挖掘核心技术,提高专利管理能力,以培育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质量专利。同时,企业应当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创新,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

    2025年08期 v.30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7K]
  • 含砷烟尘一步法清洁提纯与资源化生产实践研究

    王磊;常蕴辉;王润;

    国内有色冶炼企业依赖进口含高砷的多金属矿比例攀升,导致冶炼过程中含砷烟尘等中间物料激增。含砷烟灰主要以三氧化二砷为主,在熔炼系统循环富集增加了铜铅锌主金属提纯难度与除杂成本。三氧化二砷具有高挥发性,从热力学基础与相平衡表明,其在200℃时饱和蒸气压仅13.3Pa,500℃升至101.3kPa,符合Clapeyron方程描述的指数增长规律;动力学过程与传质机制表明,其在低温段(300~400℃)以表面挥发控制为主,高温段(>600℃)转为扩散控制,符合挥发动力学反应条件。基于三氧化二砷挥发机理分析,研究温度梯度,如:低温段、中温段(400~500℃)、高温段以及压力等对三氧化二砷挥发的影响。结合挥发炉的结构,合理控制预热、还原挥发、冷却等阶段指标,以实现含砷烟尘一步高效分离,直接产出纯度>98.00%的三氧化二砷产品。通过工业实践,该研究成功将含砷烟灰转化为高纯度三氧化二砷,实现了有色金属冶炼领域砷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双重突破。

    2025年08期 v.30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6K]

寰球能源动态_能源战略与政策扫描

  •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对美国气候政策的影响

    <正>Energy Daily,2025-07-03随着《大而美法案》在共和党内通过,总统特朗普很大程度上兑现了限制拜登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气候法案的承诺。那么这项新法案将如何重塑美国气候和能源政策?削减清洁能源税收激励。拜登2022年签署的《通胀削减法案》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气候投资,为可再生能源项目、高效家用电器等配制了约3700亿美元的税收抵免。

    2025年08期 v.30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2K]
  • 世界银行取消核能融资禁令

    <正>Energy Daily,202-06-11世界银行行长Ajay Banga 6月11日表示,为致力于满足发展中国家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世行正在数十年来首次重新进入核能领域。世行将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密切合作,提高对防止扩散保障措施和监管框架提出建议的能力。在预计2035年发展中国家电力需求将增长一倍以上时做出了这一决定。为满足需求,对能源发电、电网和储能领域的年度投资必需从目前的2800亿美元增加至约6300亿美元。

    2025年08期 v.30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2K]

寰球能源动态_油气勘探与生产

  • 印尼启动海上油气项目

    <正>Energy Daily,2025-05-16印尼总统Prabowo Subianto 5月16日为两个海上油气项目揭幕,称其是实现能源自给的里程碑。Prabowo誓言要加强印尼能源安全,同时承诺逐步淘汰煤电,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他说,“实现国家能源自给对我们国家的独立至关重要。如果实现能源自给,将节省数百亿美元。”这两个总投资6亿美元的项目由印尼Medco E&P Natuna公司在南纳土纳海经营,目标石油产量为2×104bbl/d。Prabowo在2024年G20峰会上承诺,2040年关闭数百座煤电厂和化石燃料电厂。印尼是全球主要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2025年08期 v.30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5K]
  • 巴西出售亚马逊河口附近石油区块开采权

    <正>Energy Daily,2025-06-176月17日巴西拍卖出售亚马逊河口附近19个油气区块的开采权。一个由巴西国有石油公司(Petrobras)和美国能源巨头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组成、另一个由美国跨国企业雪佛龙(Chevron)和中国中石油(CNPC)组成的两个财团斥资1.53亿美元,购得19个待售区块的勘探与开采特许权。

    2025年08期 v.30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1K]

寰球能源动态_能源供需趋势

  • IEA称2030年全球石油需求小幅下降

    <正>Energy Daily,202-06-17国际能源署(IEA)6月17日称,2030年全球石油需求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将首次小幅下降。IEA在年度石油市场展望中指出,经济增长乏力、全球贸易紧张、电动汽车崛起以及原油撤出发电领域是主因。IEA表示,石油需求未来几年每年的增长将从2025年和2026年的约70×104bbl/d放缓至小幅增长。全球石油总需求预计2029年达到峰值1.056×10~8bbl/d,2030年将降至1.055×10~8bbl/d。

    2025年08期 v.30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5K]
  • 欧佩克称2050年前全球石油需求不会达峰

    <正>Energy Daily,2025-07-10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7月14日表示,原油需求至少在2050年前将持续增长,并认为想快速摆脱化石燃料的努力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其最新的石油需求年度展望报告中,欧佩克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将从2024年的1.037×108bbl/d增长到2050年的约1.23×108bbl/d,增长率为18.6%。

    2025年08期 v.30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5K]

寰球能源动态_能源技术研发